中秋节(八月十五)的由来及老家风俗

214次阅读
没有评论
中秋节(八月十五)的由来及老家风俗
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、八月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,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被誉为”东方的感恩节”。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神崇拜,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力,让它在中国和海外华人社区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。

“中秋”一词始见于《周礼》,周时已有秋分祀月之说,秦汉前后有中秋敬老的活动,还赐以糍粑饼。赏月、祭月、敬老习俗汇合起来,经过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增益,就成了后世的中秋习俗。到了唐代,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,《唐书·太宗记》记载有“八月十五中秋节”,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,至明清时,已与元旦齐名,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。

中秋节(八月十五)的由来及老家风俗

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,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是,它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。在古代农业社会,人们对月亮的崇拜是出于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恩。月亮的圆缺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,因此月亮在古代人们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月亮最为圆满明亮,人们就会设饭祭奠月神,祈求丰收和平安。

另一种说法则源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。故事讲述的是后羿射下九个太阳,挽救了人类,作为奖赏,他得到了一颗长生不老药。然而,他的妻子嫦娥为了保护这颗药,吞下了它,飞升到了天上,最后落在了月亮上。从此,人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,设饭祭奠嫦娥,希望她能保佑家人健康、事业有成。

中秋节的习俗也十分丰富,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。赏月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,人们在这一天会聚在一起,仰望明亮的月亮,寄托思亲之情,寓意生活的温暖和希望。月饼则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,它象征着团圆和美满,是人们在中秋节时互赠的礼物。

我老家(安徽寿县)每逢八月十五还有玩火把和摸秋的习俗

中秋节(八月十五)的由来及老家风俗

玩火把的来由

传说古代有一恶神,每年在农历8月中旬,明月高悬,地里谷物即将成熟之即,他便到人间放火烧谷物。农民无法,后有一人想出一方法:即在恶神未来时,即用谷物秸杆引燃,遍地旨是火海。恶神远见后,误以为凡间谷物已被火烧完,当年恶神未到凡间作恶。后每年此日(八月十五)农民都要燃烧谷物秸杆误导恶神,从此谷物未再损害。逐渐演变成点火把,以庆祝谷物丰收。也才有了今天的八月十五晚上点火把的民间习俗。

摸秋的来由

在大家的火把一个接一个烧完了后,依照习俗,是不能空手回家的,还要“摸秋”,“摸秋”也是安徽寿县乡间中秋之夜的传统活动之一,人们可以随意溜到菜园子、庄稼地里,摸摘瓜果、大椒、黄豆、玉米、棉花、萝卜,不论是张三家还是李四家的。老人家说“摸到冬瓜生男孩,摸到丝瓜生女孩,摸到大椒不害眼。”摸秋是不能带照明器具,而且要在黑夜里闭着眼睛用手摸因为摸秋要慢慢摸,所以要是一个人做事太肉太慢就会被人说:“看你像摸秋一样”!

总的来说,中秋节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节日,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,对未来的期待,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。无论是赏月、吃月饼,还是玩火把,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。在这个节日里,无论身在何处,人们都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团圆的温馨。

特别感谢: 鸠兹风 提供的老家风俗典故

正文完
 1
weldonwang
版权声明:本站原创文章,由 weldonwang 于2024-09-18发表,共计1252字。
转载说明: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-4.0协议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(没有评论)